春藥出現在人類的歷史上,是一個必然的發展過程。
在人類最為重視的一項活動——繁殖的過程中,因為心理、生理上的障礙,難免會有一些不如人意的情況出現:勃起障礙、性慾衰退、難以持久……這些問題不分地區、人種,始終是縈繞在人們心頭的一根刺,為了解決問題,「春藥」這個概念逐漸產生了。
所謂春藥,是指任何能夠喚醒人類性本能,並助其在性行為中表現良好,增添愉悅感的食物、飲料或者藥品,其中部分是根據傳統說法與習俗流傳下來,取材自天然:動物、植物乃至礦物;部分是近代研發生產的化學藥物,如著名的「小藍片」萬艾可。
不同地區、文化背景下所流傳的「春藥」既有相同之處,也各有其特徵。「以形補形」的概念似乎是世界通用。有形似男女生殖器官的胡蘿蔔、蘆筍、山藥、木瓜、鱷梨等常見蔬果,也有中藥里的犀牛角、秘魯生產的男根果……都據說頗有效用。
實際上,大部分可以吃的東西在特定的歷史階段里都曾被認為有提高性功能的作用。也許是因為當時某物極為難得,獲得渠道稀少;或者數量稀少,充滿神秘色彩;抑或是符合了某種傳統的醫學理論……總之,稀有、奇異、形狀、質地、口感……與之帶來的一切聯想都能成為理由,甚至一些實際致命的毒物也被不明智地服用:中國有五石散,歐洲有西班牙蒼蠅——斑蝥。
分而細數,歐洲傳統的春藥多與古希臘羅馬神話有關,要知道春藥(Aphrodisiac)一詞,就起源於愛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的名字。蘋果、洋薊、石榴……這些與宙斯、愛神和酒神在故事中並現的動植物,都曾被認為有催情作用。產自亞非地區的香料帶著朦朧情慾與東方的氣息飄洋而來,被加入了藥方。
在美國,生蚝(此物功效似乎被廣為認可)、芹菜被認為可以壯陽;拉美地區的繁茂雨林提供了千奇百怪的動植物作為原料,而遙遠的地理距離和商業運作的營銷手法讓一些在本地不怎麼出名的「春藥」在東方反而名聲大噪。
從科學的角度看,的確一些傳統春藥類食物所含元素可以刺激性類固醇激素的產生,有利於性器官的發育;也有一些食物本身具有較高的熱量與含糖量,能夠快速補充體力,支持繁殖行為。傳統春藥,能夠真正起到催情的作用。